近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出台促进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升级20条政策措施,具体指导和加快促进传统产业有序转移和转型升级。
● 推动产能转移
加强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沟通协调。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履行主体责任,积极与周边地区对接协调,深化与转移承接地合作,争取承接地在用地、生产、生活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集中组织,有序转移。新区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在行政审批、项目建设用地、环境保护政策、企业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解决企业转移发展中的实际困难。研究实行迁出地和迁入地分享政策,分享比例由双方协商划定或省有关部门协调确定。
支持企业在转移中联合重组。结合传统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鼓励企业自愿联合重组,成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应,完善产业链条。
支持腾退厂房有效利用。(可重点关注)
1、对不在近期拆迁区域内的企业搬迁腾退厂房,支持在拆迁前开展符合新区发展定位、服务建设和民生保障的经营活动。
2、对闲置厂房,允许业主方或承租方在不增加建筑面积、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并作出不将改造增值纳入拆迁补偿承诺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必要的改造。
3、利用腾退厂房开展生产经营且符合新区产业定位及建设需要的,依申请可临时性适当放宽商事主体经营场所登记条件。
保障转移企业合法权益。依据新区相关规划及产业鼓励目录,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政策,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对处于近期拆迁区域范围内的企业,可依据其搬迁进度和投入,依申请预先拨付一定比例的拆迁补偿款。(注意:这个“一定比例”的一定是多少,还要看后续执行过程中的具体细则。)
● 促进转型转产
以新区建设需求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区适时发布、更新新区建设所需产品、服务清单,提供供销对接便利和支持,引导新区传统产业企业根据新区建设需求,提供符合需要的产品和相关服务。
加快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对符合新区产业定位,且不在近期拆迁区域内的企业,允许其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对在近期拆迁区域内的企业,在符合新区相关规划前提下,结合新区产业园区建设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对现有产业相对集中且不在近期拆迁区域内的园区、小镇,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做好原有产业转移与新产业导入的衔接。( 温馨提示:而针对此条来说,拆与不拆以及什么时候拆,对于当地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说作为被征收人要及时的了解当地的拆迁政策!)
推动传统企业融入新区产业链。支持搬迁企业产业集团在新区设立总部,使用雄安品牌。引导和支持原有企业与高端高新企业对接嫁接,在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
搭建新区产业对接平台。建立新区、三县、企业、金融机构、媒体、中介服务全覆盖的信息平台和工作平台,通过政策指引、信息通报、技术咨询等工作,服务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引领指导、服务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 促进就业安置
支持转岗就业。针对传统产业从业人员特点,结合新区规划建设中市场需求,主动与企业及投资项目对接,开展精准就业帮扶;鼓励新区各类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传统产业转岗就业人员。
创新就业培训方式。采取就业培训资金奖补方式,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对完成培训并正式录用人员的用工企业,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培训补贴。
支持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优化审批流程,适当放宽设立经营条件限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就业服务奖补等方式,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开展职业介绍、咨询鉴定、社保办理等就业服务。
开发公益性岗位。根据新区规划建设需求,着力开发公益性服务型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劳动力,优先录用失业人员。
● 支持创新创业
支持众创平台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在新区投资建设一批众创平台,引导其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成本低廉、快捷便利的创业服务。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共享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强辅导培育,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
支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适应新区多样化需求、就业容量大的生活性服务业,支持为商务、建设、旅游等人群提供休闲、商住、餐饮等服务。
●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设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新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由三县按照规定的方向和标准使用,用于支持传统产业转移转型升级。
设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纳入三县“行动计划”的传统产业外迁转移、升级改造、转型发展等。
设立传统产业企业融资担保基金。鼓励三县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按一定比例分担风险,为三县传统产业转移转型融资提供风险分担和补偿。
搭建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依托新区各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服务创新平台,整合金融服务、征信管理、中介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互通和供需衔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为转型升级企业提供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来源:河北新闻网